AI赋能肝病诊疗!114配资网
第二届太行肝脏健康论坛成功举办
9月11日,第二届太行肝脏健康论坛暨2025年“人工智能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学术研讨会、河北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5年会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多名国内肝病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肝病研究的前沿进展与人工智能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万广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颖教授,邢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魏彦辰,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乔玉华,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登湘出席会议。
展开剩余8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通过视频为会议致辞
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致辞
邢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魏彦辰致辞
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乔玉华致欢迎辞
开幕式由河北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点实验室主任、邢台市人民医院陈树波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举行了“邢台市人民医院肝脏血管组AI影像中心”启动仪式。该中心配备先进的肝脏CT智能分析系统,可一站式完成肝脏动态增强CT影像的智能分析,包括肝脏局灶性病变自动识别和量化、全肝分析、腹部多器官体积测量、腹部三维重建和CHESS慢肝分析,为肝病的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全新思路。
启动仪式由河北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登湘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中,多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清源研究院张少霆教授以《医疗多模态通专融合范式:基础模型驱动下的全场景诊疗革新》为题,解析通用与医疗领域大模型、多模态技术在诊疗全场景中的应用逻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在《肝脏血管组学》报告中,阐述了肝脏血管组学概念以及在肝病诊断、监测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坤教授围绕《多维异构医疗数据的融合智能解析与诊疗应用》,系统介绍了超声影像AI在肝结节诊断、肝癌复发治疗决策中的突破。
圆桌讨论环节分为上下两场,与会专家围绕“肝脏血管组AI影像中心赋能肝病学科发展”“向英文医学期刊投稿的注意事项”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畅所欲言,通过多角度、跨领域的交流碰撞,为人工智能时代肝病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邢台市人民医院CT/MR科主任高凤霄就“肝脏血管组AI影像中心赋能肝病学科发展”议题作引导性发言。
邢台市人民医院历来高度重视肝病学科的发展,尤其在门静脉高压学科取得了突出成果:研发制定了门静脉高压无创诊断关键技术标准,优化了有创肝静脉压力梯度技术操作规范,构建了基于门静脉高压的肝癌预后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并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参与制定国际、国家级指南及专家共识8项;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312.619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2件,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肝病学科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区域肝病防治水平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114配资网,邢台市人民医院将依托重点实验室与AI影像中心,持续深化科研创新与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发布于:北京市金富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