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破樊篱,文脉润古今。当南沙的潮声涌入湾区海岸线,横沥,在这座发展日新月异的湾区小镇,文化不断交流与碰撞,从前榕树头下讲古,如今图书馆里求知。“上古结绳而治股天下配资网,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图书馆、印象馆、艺术馆……横沥这些具象的展馆承载着文明的无声演变。
“广州南沙横沥发布”公众号推出“文兴横沥”系列报道,带您探访横沥镇文化事业的“老物件”与“新潮流”,传承横沥文脉,展望横沥文兴。
10月20日,以“传承水乡文脉,点亮非遗课堂”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横沥小学举办。活动由横沥镇党群服务中心主办,聚焦于咸水歌与水乡婚俗两项南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位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让非遗“活”起来,让青少年“走”进来。


01
声声传情,咸水歌回荡校园
“靓仔哥啊呢
撑住只艇仔捕鱼虾呢
……
民富国强万年长啊啰”

在广州咸水歌非遗传承人刘学东的歌声中,横沥小学的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祖辈生活的水乡天地。“咸水歌又称‘水上民歌’,是我们疍家祖先的智慧结晶。”刘学东一边演示着独特的唱腔,一边讲述着一首咸水歌谣背后的故事。


在现场,同学们在咸水歌声中,了解其作为“水上民歌”的历史渊源与艺术价值,还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学唱经典片段。独唱展示、合唱互动,孩子们用清亮的嗓音演绎传统旋律,体验即兴编词的乐趣,感受水乡人民以歌传情、即兴创作的生活智慧与情感表达。

02
礼润童心,水乡婚俗再现课堂

一曲歌谣刚落,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乡婚礼”又徐徐上演。非遗传承人通过场景重现、道具展示与互动讲解,带领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传统婚俗。“艇接艇送”“叹情”“跨火盆”……一个个特色环节传递着水乡人民对家庭和传统习俗的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好奇地观察着红伞、藤篮、茶壶、镜匣等传统婚俗用品,聆听每件物品背后的吉祥寓意。通过“可听、可看、可参与”的沉浸式课堂,水乡婚礼非遗项目从书本上的名词变成了可感知、可热爱的生活记忆。同学们在亲身体验后纷纷表示,对家乡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厚的感情。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乡土教育课。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将非遗项目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的距离,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体验中被理解,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也让横沥镇的非遗瑰宝在校园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六年级一班的梁英姿同学分享道:“活动上听到了海上渔民交流的咸水歌,这些本土文化我以前了解不多,今天才发现它们如此有趣、动人。”
横沥小学校长吴志洪表示,这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非常有意义。横沥镇曾以水乡文化的课题推动咸水歌传承,带动全镇各校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学唱、比赛,效果显著。“今后我们也将积极探索非遗与教育的融合,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生动教材。”

来源:广州南沙横沥发布股天下配资网
金富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